|
刘应启12岁时,父母亲先后去世,姐姐出嫁,弟弟病死。他亲眼看到了红军,看到了革命暴动,听到了红军的宣传和讲话,受到鼓励与教育。1930年2月,他在地下党员,本村教书先生王长有介绍下,找到地下党员许宗方,许宗方把刘应启介绍给李老营子南边红军中队办事处主任周大发。刘应启如愿加入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在乡中队、区大队,县独立团、独立四师十团当战士,主要任务是同大刀会、民团、固始县戴民权、黄川张方进行斗争,打了不少土寨子。在部队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宣传股长、党总支书记、组织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至第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一次在反对敌人的4次围剿的战斗中,敌机施放毒气,刘应启左脚伤口不幸染毒溃烂,被送到了条件简陋的野战医院治疗。此时医院正忙着搬家转移,因为反四次围剿斗争失败,张国焘先犯左倾轻敌,后犯右倾怕敌,敌人深入到根据地来了,无法展开歼敌,要转到外线寻机歼敌。院长见他的脚伤无法治好,就把10块大洋塞到他的手上说:“你恐怕不能再干革命了,回家养伤去吧。” “这不是当逃兵吗。”刘应启说:“我要革命,不要钱。”他把脚包扎了一下,拄着拐杖回去找部队去了,走了几百里地,终于在新州前线找到了队伍。奇怪的是,几次仗打下来,他的脚伤却不治而愈了。 1935年1月下旬,刘应启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广昭战役,争取在广元与昭化之间撕开一道缺口顺利渡过嘉陵江,向川甘一带发展。22日,广昭战役打响,由于两城敌军固守,红军进攻数日未下,后主动撤出,准备创造条件渡江,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 3月28日,部队再次渡江。27团二营是尖刀营,四连一排担任打先锋的任务。宣传股长刘应启也被派出趁着夜色渡江。32个人坐着5艘小船和8只牛皮船,劈波斩浪飞快地驶向对岸,不料到了对岸被敌人发觉。危急时刻,刘应启对排长说,我们人少消灭不了敌人大部队,不能死打硬拼,你先带领大家冲到对面山上,随时准备接应后继的渡江部队,我在后边掩护。 “红军过来了,红军过来了,正在上山”。这时,5名敌人在队伍后面大叫。驻守的敌军得知我军行踪,后继渡江部队面临更大的危险。刘应启急中生智,朝乱叫的敌人扔去一颗手榴弹,正好在叫声中爆炸了,那些敌人马上就无声无息了。先锋队到了山顶,天已经亮了,大家发现大部队还没有过江,突破口被敌封锁,都很焦急,刘应启一边稳定军心,一边思考对策。 山下两边各有一个营地,在山顶能清楚地看清敌人动静。下午两点钟,两个送信的敌人到山对面的营地,刚上山头就被先锋队歼灭了,敌人发觉不对劲,随后调来一个连包围了山顶,敌众我寡,情况非常危急。刘应启果断地带领大家与敌人战斗。混战之中,一个头上戴着大盖帽的军官举起大军刀向刘应启头上砍来,在这万分危险时刻,两声枪响,敌人应声倒下,原来他和敌人背后一名战士同时开了枪,敌人的军刀砍在他的左肩上,把棉袄砍破了。这次在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下,共消灭30多名敌人。 刘应启决定带着队伍撤回,准备渡江与大部队会合。他们一路打到江边,后面敌人追上来了。“快跳下江游过去。”刘应启喊着,一个小号兵、小卫生员不敢下水,被冲上来的敌人抱走了。敌人又冲上来抓他,他对着敌人放了3枪,纵身跳下江里,在水下向左游了几步,再转向右。敌人边向江里开枪边喊叫:“快回来,不回来会死在江里喂鱼的。”有的往回游到江边被敌人用刀砍死了。他在水上游一会,再沉到江底用一只手抓江底泥爬几米后再上来呼口气。一次当他露出水面,只觉得头皮一麻,身边的江水渐渐变红了,这才知道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头顶,把头皮和脑骨掀了一块下来。他忍着剧痛上了岸,爬着回到了大部队,就昏死过去了。那次行动,32人先锋队只有他一人生还。至今,他只要帽子一揭,就能看到头顶的那条“弹沟”。 三过草地,刘应启都是在最艰苦的收容队里收容病号、彩号。他还清晰地记得李先念在过草地时说过的一句话,“前面部队吃豌豆头,中间部队吃豌豆杆子,后面部队吃豌豆根子”。过草地前部队准备了不少干粮,过草地的时候一个星期就吃光了,吃完了干粮就吃野草,吃牦牛粪便。 他在收容队中抬担架,背伤员,有时候一抬就是半天,除了跟战友轮换着抬伤员外,每天都要背、扶病号和彩号。战友没吃的了,他就将身上带的干粮分给伤员们吃,而自己饿得实在受不了时,只好吃草根、牦牛粪。 收容队在后面,危险性很大,一怕不明真相的藏民追杀,二怕跟大部队落下距离,三怕战士们体力不支倒在路上。几乎每一次过草地,都要遇上几遭。他发挥做政治工作的特长,耐心地向藏胞引导说服,最后才得以让病伤的战友通过。 第二次过草地的时候,收容的伤病号行军到草地深处。突然,狂风卷着冰雹,冰雹裹着沙石,带着一股骇人的啸声袭来。在一个土坡下,刘应启遇到一个战友,顶风冒雪行军累得全身都已发软,再加上坡陡泥滑,他怎么爬也爬不上去,而身后就是一片沼泽地。他顶着冰雹奔上前,紧紧地拽着战友的手。“我实在走不动了,要不,你把我留下吧!”战友再次哀求。留下来,只有等死!刘应启不让战友再说话,让他保存力气,一边紧抓住战友的手,一边喘着粗气轻声说:“抓紧!”看着刘应启恳切的目光,那名战友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伸出冻得发抖的另一只手。一步、两步、三步……早已筋疲力尽的刘应启艰难地连爬带拖,用另一只手紧紧掐进土坡的泥里。终于,战友被拉出了危险区域,这时风也越来越凶猛。突然一个趔趄,他俩都摔倒了。眼看两人就要滑进泥潭,恰好9团政治处主任肖明德路过这里。肖明德飞快地将两人拖住,然后拽着坐骑的尾巴,硬是把他和战友一起拉上了坡。这个战友被扶上肖明德的战马,直到赶上大部队,才算躲过这生死一劫。 每当遇到一些因伤、因饥饿而实在走不动的战友,刘应启就动员战友说:“今天、明天有困难,走出草地就没了困难。”在他的乐观情绪的感染下,掉队的战友相互帮助,共度难关。他和战友们还编写了“睡泥地,盖的天,头枕山,星星明月来相伴,红军变成了活神仙,把那小鬼子吓破了胆”等收营歌;“草原篝火满天红,行军方向是朝东,领导我们干革命的是共产党毛泽东,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等打油诗,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刘应启和收容队在过草地中收容掉队战友共有300多号。这些病号和彩号在他和收容队员的照顾下,伤势恢复后就返回原部队,投入新的战斗。 长征途中,西路军失败,正率队在甘肃省泾川县党原镇筹粮的刘应启,巧遇假扮成算命先生、孤身一人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他当即派3名同志护送徐向前找到党中央。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新十旅第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华北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作战和百团大战。 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当时,刘应启任28团政委,激战中,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反扑,战斗中并使用化学武器。当时,28团的一个连在攻占火车站时遭遇日军的毒气弹袭击,包括营长、连指导员在内,全连100多人中毒。紧急关头,他奉命去见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师机关驻地,刘应启见到了正在和大伙一起吃饭的邓小平。亲切、和蔼的小平同志在起身和刘应启握手、让座之后,详细询问了他们的作战情况,叮嘱刘应启一定要保护好伤员和老百姓,并鼓励他们多打胜仗。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我军转入反扫荡作战。1940年10月11日,上级给刘应启所在的新10旅发来急电:“敌人正在大规模扫荡总部和主力部队,令你旅在和(顺)辽(县)公路上选择有利地形(设伏)歼灭敌人的车队,越快越好”。 旅首长将这项任务赋予了28团。刘应启迅速作出部署:一营集中轻武器、手榴弹,用一个连埋伏在南侧公路两边山沟里构筑阵地隐蔽好;二营在东山上准备歼灭由和顺来援的敌人,三营作机动使用。 13日上午9时侦察员报告:敌人的汽车运输大队由辽县方向开来,有四五十辆,正向伏击设下的口袋开来。 可是,敌人很警惕、很狡猾,快到伏击圈时,放慢了速度,先派一辆车开进我军伏击阵地内侦察。“情况有变,这一辆车不能打,要放过去,不然的话,打掉这一辆车,后面的运输大队汽车都开倒车跑回去了”。刘应启要求部队要随机应变。敌第一辆车安全地开了过去,后面的车队加快了速度,很快汽车全进入伏击地带。“开始打!”前面的车辆被刘应启带领的一个连拦阻住了,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轻机枪、步枪、手榴弹、炸药包、汽油瓶等全部砸向敌人的汽车上,翻了跟头的汽车堵住了后面车辆的道路。车上的敌人没有清醒过来,就去了西天,一个也没跑掉。从战斗开始到结束,一个小时内,毁敌汽车48辆,敌人无一漏网,我军无一伤亡,受到刘邓首长的嘉奖。
1945年2月,中共豫南地委调整了路东中心县委和汝正确县委的领导。刘绍武任路东中心县委书记。之后,他带领路东指挥部、挺进三团3个连兵力进驻马乡一带,在常兴解除了土顽郭兴庵200余人的武装。袭击了马乡、三桥顽乡公所,在祝庄歼灭了中统特务祝凌云部30余人,活捉枪毙了顽乡长赖全章、祝凌云等人,争取了董汉三、赵子俊等地方武装参加新四军,并建立了马乡、和孝两个区政府和9个乡政权。 1945年8月30日,为保证程道荣起义成功,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派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带一个警卫营,豫鄂边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韩东山和齐光带领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中共路东中心县委书记刘绍武带领汝正确县总队及区、乡武装等,总共数千人,东进陡沟、铜钟一带,掩护程道荣起义。 1945年9月,中共豫南地委加强了路东党政军的领导力量。对有病的肖章、张绍英和余旭轩等领导骨干,准予离职休养,派鲁彦卿担任中共汝正确县委书记,张子明任县长,陈韧为副县长。刘绍武任中共路东中心县委书记。路东各级党政军调整后,中共路东中心县委书记刘绍武、指挥部参谋长闵兰俊,带领指挥部和中共汝正确县总队,配合新四军五师三十七团、三十八团,向敌人进行了反击。刘绍武和王振带领指挥部和县总队,在张里山击溃了国民党河南八区保安旅的进攻,毙敌大队长冯满堂以下官兵数十人。10月,豫南军分区和河南军区所属各部,到桐柏山一带集结后,国民党豫南挺进军和河南八区保安旅等部,又一次向汝正确发动猛烈攻击。中共路东中心县委带领地方武装,坚守阵地,多次进行抵抗。刘绍武、闵兰俊和支队长乔钦一、税务局长李卓英带领地方武装、税务干部、区乡干部和学生、家属等1000余人,从熊寨西南大徐庄出发,向铁路以西转移。撤退队伍星夜赶到新安店,刚越过铁路线时,即与从信阳窜来的一股国民党军遭遇。在此情况下,刘绍武随即带领警卫连抢占一个山头,居高临下,掩护部队突围。闵兰俊、李卓英带领大队边打边撤。经过数时激战,除税务局秘书陈文卿等16人牺牲、70多名家属、学生掉队被捕外,其余都突出了重围。 之后,刘绍武任冀鲁豫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四地委路东和路西工委书记兼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汝蔡隋中心县委书记。参加了配合刘邓大军渡黄河和济宁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下旬,正在华北军政大学高干队学习的刘应启接到总政电报:“调刘应启速来北京接受新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要组建五六个后勤分部,组织决定刘应启任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主任、政治委员。五次战役攻汉城的时候,刘应启乘着小吉普车往前线赶,天上来了老美的油挑子,在车头上转。于是他跟老美斗智斗勇,命令驾驶员开着吉普车与飞机捉迷藏。车子先开得飞快的,突然一个刹车,把敌机撂到前面去了。等敌军好不容易绕回头时,车子一加油门,又把它甩到后面去了。敌机好几次往下扔炸弹,都击中不了吉普车。绕来绕去,狗日的老美急红了脸,不停地往下扔水桶大的炸弹,其中有一颗炸弹在车子旁边爆炸,一块弹片透过车门呼啸钻进来,而他当时正好倚在门上,那半块弹片钻进他的屁股,像螺丝一样,把他的屁股和车门铆起来了,最后担架队把他和车门一起抬进了医院,又一次死里逃生。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应启与漂亮的女军医田静产生爱情,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他们在防空洞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战地婚礼。 期间,刘应启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曾任江苏省南通军分区政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65年8月,刘应启从江苏南通军分区政委的岗位上离休,现为江苏省扬州军分区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正军职离休干部。 打离休那日起,这位老红军又以豪迈的战斗激情,开始了“行万里路,讲千堂课,育百万人”的新“长征”!刘应启被30多家机关、院校、企业聘为常年政治教育辅导员。40多年来,他到800多个单位作过报告,平均每年作报告20多场。撰写和修改了160多份报告稿,先后写下了100多万字的学习体会和读书笔记,收集整理了上万份宣传资料,各种剪贴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这些年,得到刘应启帮助的特困学生和困难群众达230多人。为此,他花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他不让组织照顾自己的子女。大儿子刘东星当兵退伍后,到扬州机械厂当装配工,如今下岗在家。二儿子刘中冬退伍后到电力修理厂当普通工人,也早已下岗,在一个小区修摩托车。唯一的女儿刘兰新下放到农村,后来在当地结了婚。至今,女儿仍生活在农村,靠租鱼塘养鱼种菱为生。 2001年,刘应启的二儿媳下岗了。扬州市领导指示有关部门征求刘应启的意见,重新为她安排工作。刘应启对来人说:“如有可能,给她批个报亭,让她卖报好了。” 这是刘应启离休后唯一一次向组织提出的个人要求。 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多次被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表彰为先进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当地干部群众热情赞誉他是终身践行长征精神的典范。 2006年11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以《爱心长征》,报道了97岁的刘应启不断热心地帮助他人,令人动容的事迹。南京军区以《永远的长征路》,对他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2011年5月,为宣传先进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中央电视台开辟了“红旗飘飘”专栏,在全国选定60个典型人物,老红军刘应启光荣入选,他的事迹也于2011年5月15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