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鲁彦卿(1919.2.5~1992.10)

【鲁彦卿】(1919.2.51992.10)1919年2月5日出生在确山县破落地主家庭。5岁时家里发生火灾,家境逐年败落。17岁时,父亲被土匪拉走2个多月,家里变卖大部分土地,送去800元银元,第二年,家里发生火灾,房屋、家具一应被烧,仅剩四五十亩地,成为破落地主家庭,家庭债务重重,为躲债,父亲经常在外。少年时鲁彦卿在县城上学,十七八岁时在汝宁中学上学,接触到进步思想。

1938年2月,19岁的鲁彦卿进入确山竹沟新四军第一期教导队学习,1938年6月学习毕业后,中共党组织安排他在确山做党的群众工作。1939年2月,在鄂豫皖边区信罗边随军工作,任游击队员。1939年3月,任信罗边地方支部书记,5月任连队指导员。

1939年6月中旬,中共鄂豫皖地委决定成立了信南区委。10月信罗边中心区委归属信南区委,鲁彦卿任区委副书记。冬,任信阳县委群众部长。

1940年3月,中共鄂豫皖地委决定成立信罗边工委,鲁彦卿任工委书记。4月,信罗边工委在严家楼建立了信罗边地区党的第一个区级地方组织—信罗边中心区委,鲁彦卿任区委副书记。并成立了由乡民兵游击队组成的区警备队,初步完成了开辟信罗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0年5月,由于国民党匪顽势力猖獗,勾结日军,鲁彦卿带警备队撤退到信阳,随部队到湖北应北地区工作,任应北县委群众部长。1940年冬,应北应南合并,建立应山县委,鲁彦卿任县委群众部长兼行委主任。

1941年夏,信应地委派鲁彦卿到确山、信阳做党的秘密工作,由于情况紧张,不便隐蔽,秋又撤回到信罗边工委。1941年10月,为利于信罗边敌后根据地的巩固,推动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决定建立“信罗边行政委员会”,任命鲁彦卿为信罗边行政委员会主席(县长)。新四军第五师信罗边指挥部为灌溉农田、发展生产和方便当地,由信罗边县委书记兼行委主席鲁彦卿、军事指挥长李鹏飞指挥部队干部、战士与群众同心协力奋战10个月建成当地群众称之红军桥。红军桥位于震雷山东北角下,建于1942年,为灌溉农田和方便行人两用渡槽桥,桥长50米,宽1米,高3米,渡槽由长1.2米、宽0.86米、厚0.65米的条石凿成,至今完好无损。

    1942年夏信罗边工委改为信罗边县委,鲁彦卿任信罗边县委书记,冬,兼任县长和独立团政委。

    1945年9月,中共豫南地委派鲁彦卿担任中共汝正确县委书记,11月初带领党政军向桐柏山区撤退。除少数同志在国民党地方政权内继续隐蔽,保护掉队干部及家属外,其余干部、战士都分批撤走。中共汝正确县委书记鲁彦卿带一批党政干部,先撤退到铁路以西确山的孤山冲。

    1945年11月底,中共随北县委在万和镇冷岗村杨氏祠堂成立,鲁彦卿任县委书记。

    1946年7月,组织派鲁彦卿到华东局党校学习,任学习班班长。1947年2月,任山东渤海工商局监委书记。1947年7月,随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任光山县委书记。

    1948年12月,鲁彦卿任罗山县委书记。

    1949年3月31日,罗山获得解放。4月1日,在县城正式组建中共罗山县委、罗山县人民政府,鲁彦卿任县委书记兼罗山县大队政委。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26师377团由潢川来罗山,与县大队组成罗山县剿匪指挥部,鲁彦卿任政委。

    解放后,1949年12月,鲁彦卿调任潢川地委工会主席;1951年4月,任河南省工会财务部长;1952年12月,任观音堂煤矿经理;1954年12月,任河南省第一技工学校校长;1956年6月,任河南省劳动厅副厅长;1966年8月,受文革冲击罢官;1968年5月,任河南省劳动厅革命领导小组组长;1968年7月,任观音堂矿务局革委会主任;1969年9月,免职下放南阳;1973年10月,任河南省民劳局核心组成员;1974年5月,任省劳动厅核心组副组长,副厅长;1978年9月,任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

1980年8月22日,河南省委免去鲁彦卿交通厅副厅长职务,改任交通厅顾问。

1992年10月因病去世。

技术支持: 金盾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